「李逵」還是「李鬼」
看到「梁惠王」一篇微信文章《談談木心的<詩經演>》,批判木心生編亂造,這是文藝老炮,先按下不表。裏面卻有提到一篇高考滿分作文《綠色生活》,梁惠王說與木心《詩經演》異曲同工。我們且來看看文藝小炮:
呱呱小儿,但饮牛湩。至於弱冠,不明犍状。佌佌之豚,日食其羓。洎其成立,未识豜豭。每啮毚臑,然竟不知其夋兔之三窟也。方彼之时,窋诧之态,非闤闠之中所得见也。
網上一頓吹捧,給出的翻譯是:
呱呱坠地的小孩,只知道喝牛奶;到二十岁,还不知道牛的样子。幼小的猪,(小孩)每天都吃它的肉;等到成年,也不能分辨猪的公母。人们常常啃吃野兔的兔腿,然而最终却不知道狡兔有三窟。在那个时候,兔子从洞穴里出来的神态,不是街市之中能够看见的。
「湩」確實是乳汁的意思。見《穆天子傳》卷四:「具牛羊之湩,以洗天子之足。」。可是什麼叫剛出生的小孩只知道喝牛奶,二十歲了還不知道牛長啥樣子。你的意思是說你家境優渥?但也不上課,老師也沒教過?還是說這小孩喝牛奶喝傻了?另「犍」是指被閹割的公牛或牲畜。見明·張自烈《正字通.牛部》:「犍,以刀去勢也。」, 又《齊民要術·卷六·養豬》:「其子三日便掐尾,六十日後犍。」想炫個「牛」技,翻車了?
「羓」是指幹肉。《集韻.平聲.麻韻》:「羓,腊屬。」如:「羓子」、「羊羓」。《新五代史.卷七二.四夷附錄》:「契丹破其腹,去其腸胃,實之以鹽,載而北。晉人謂之『帝羓』焉。」「日食其羓」那就是天天喫「豬肉脯」?「佌佌」多形容器物而非動物。見《爾雅·釋訓》佌佌,小也。《註》材器細陋也。《詩·小雅》佌佌彼有屋。
「洎其成立」弱冠那時候還沒自立呢,霍去病都去打匈奴了。天天喫「豬肉脯」沒用啊。得,您還不知道豬的公母?拜託。「豜」是大豬的意思。見《廣韻·平聲·先韻》:「豜,大豕也。」「豭」有時泛指豬,如清·王念孫《廣雅疏證.卷一○下.釋獸》:「豭,豕也。」有時泛指公豬,如唐·孔穎達·正義:「豭,謂豕之牡者。」用在一起也表達不了公母。我想你一定是想表達我喫啥,但我都不知道我喫的東西長的啥樣子?是不是?
「毚」,狡兔也。「臑」有兩個意思,一作動物前腿。見《說文解字.肉部》:「臑,臂,羊豕曰臑。」多指豬羊。二爲煮熟的肉。現在改喫兔子了。喫的還不是一般的兔子,喫的還是狡猾的兔子?要不也不能三窟嘛?稍微讀點書,不用喫兔腿都知道吧。「闤闠」指市場。最後一句,不知所云。我原不動了,就這樣吧。